歡迎光臨社團法人台灣通訊學會官網!

【新聞稿】台灣通訊學會國際論壇借鏡美印日經驗  5G時代數位轉型得靠制度、人才、國際參與

發布時間:2022-12-27 11:21:50

台灣通訊學會今日(11月18日)下午2點在線上舉辦「後5G時代數位轉型之發展契機國際論壇」,邀請行政院郭耀煌政委蒞臨致詞,並跨海邀請日本九州大學篠﨑彰彦教授發表演講,分析美印之間的數位服務貿易情形,探討印度如何藉由英語及理工教育、專業人才跨境流動、友善的法規制度、參與APEC+印度或IPEC這類國際組織等優勢條件和行動,促成印度數位經濟的繁榮發展。並介紹日本邁向2030年的ICT政策設計思維,如何「以人為本」打造「社會5.0」。國內多位重量級貴賓出席交流,包括謝穎青律師、台大張時中教授、台灣網路資訊中心黃勝雄執行長、前NCC主委暨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詹婷怡副理事長以及台北大學劉崇堅教授,專家們點出數位轉型關鍵因素在制度設計、人才培訓、國際參與。

 

圖說:全體貴賓大合照。

台灣通訊學會劉柏立理事長致詞時表示,我國5G開台至今一年餘,不乏聽到「還看不到5G創新應用」、「5G和4G沒什麼差別」的質疑或誤解。他提到,5G殺手級應用仍待超高速與低延遲的技術結合後實現,但受疫情影響,5G的低延遲技術標準一直延宕至今,尚未問世。而純粹的5G基地台SA獨立組網的覆蓋率還未全面普及,目前仍以NSA非獨立組網為主流,使5G的技術優勢相對較難彰顯。因此,目前5G服務還不算完整到位。但5G真正的價值是產業的創新應用,是創新市場、新產業的新契機,亦可視為數位轉型的新動力。值此關鍵時刻,政府積極籌備數位發展部,在確保資通安的前提下,帶動數位產業發展,擴大數位經濟規模,實現智慧國家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今日非常感謝郭耀煌政務委員帶來數位發展部籌備的最新情況。


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致詞時表示,今日論壇主題和目前政府的數位發展政策相當契合,目前政府積極籌設「數位發展部」,盼今年底能通過三讀。他提到,台灣過去一年來超過六成的大型企業加快數位轉型腳步,行政院今年也開始推動雲世代數位轉型計畫,每年投入約20億元,而且政府也投入相當的經費推動各類的5G垂直應用到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漁業各個領域。而數位轉型跟5G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要推動數位轉型將有五項新需求,包括資通安全、資料治理、跨域人才、創新環境與數位法治,這五項皆已納入未來數位發展部的核心業務,並將循此成立相關部會,例如資通安全署、數位產業署及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等。


郭耀煌進一步說明,數位發展部的首要任務是讓國民安心使用數位服務,也讓公私部門的數位服務可以持續運作,進而保護重要的數位資產,5G應用的普及同樣需要重視資安。但要加速數位轉型,就需要提供友善的數位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創意也發揮資料的附加價值。因此,數位發展部將有主責資料治理及流通的部門,也將制定產業數位發展促進法、資料治理法及政府數位服務法,推動ICT沙盒輔導機制。而數位轉型需要各樣人才,未來也將大力推動跨域人才培育體系。目前籌備工作小組已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將廣泛向各界徵詢意見。


本次論壇邀請到日本九州大學篠﨑彰彦教授,他曾歷任日本內閣府、總務省、經濟產業省等部會諮詢委員,產官學經歷豐富。他以「ICT產業及其對全球社會之影響 : 後5G時代數位轉型發展契機」為題,於演講中分享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為全世界帶來的變化。他認為ICT的高覆蓋率已將世界從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帶入充滿數位紅利(digital dividends)的時代。並以印度為例,分析美印之間的數位服務貿易情形,探討印度如何藉由英語及理工教育、專業人才跨境流動、友善的法規制度、參與APEC+印度或IPEC這類國際組織等優勢條件和行動,促成印度數位經濟的繁榮發展。並介紹日本邁向2030年的ICT政策設計思維,如何「以人為本」打造「社會5.0」。


篠﨑彰彦首先以數據更新以往大家對全世界存在數位落差的認知。1995年世界各國的ICT覆蓋率與該國人均GDP成明顯正相關,人均GDP愈高,固網覆蓋率愈高;但到了2015年,不論人均GDP高低,ICT覆蓋率皆在相似水平。而全球178個國家的行動科技增長時程也是如此,1995年代僅有少數先進國家開展行動科技服務,而到了2005年,則可見印度及非洲各國積極普及行動科技服務。世界早已從過去的數位落差進到充滿數位紅利的時代。


以美國為例,美國向全世界提供了最大的服務需求市場,尤其在電信、電腦通訊及商業服務的服務輸入(Service Import)金額自1999年起持續增長,到了2015年更達約1,300億美金,約佔美國總體服務輸入金額的3成。在美國的服務輸入國金額占比排名中,印度於1999年以14.39億美元排名21名,2015年竟以246.93億美元躍升至第6名,僅排在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百慕達等國之後。而根據全球投入產出資料庫(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WIOD)資料顯示,印度在ICT產業創造了驚人的附加價值,2014年的附加價值率高達70.3%。


然而,根據過往學者們的看法,兩國間地理距離愈遠愈不利於服務貿易,而兩國間收入水平愈近愈有利於服務貿易,但此類理論在印度和美國之間似乎說不通。美國與印度相隔半個地球,收入水平也有巨大落差。以2015年數據為例,美國人均GDP為56,770美元,但印度人均GDP僅有1,640美元,相差高達35倍。為何兩國間能有如此大的服務貿易額?甚至,傳統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會從重視土地的農業時代到重視資本的工業時代,再到重視人力的資訊時代。但在印度,仍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為何印度能以蛙跳模式(leapfrogging)跳過工業時代直接進到資訊時代?


篠﨑彰彦認為,應該從印度人才特徵以及美印間的人才網路關係切入。首先,印度人才具備四大特徵,包括具競爭優勢的拚搏程度、印美高科技公司之間的跨境人才網路、印度高等教育中對工程和數學科的重視、印美間以英語作為共同語言。此外,在2008年以前,高收入國家對美國的服務貿易額有直接影響,但隨著愈來愈多以專業勞動力取得H-1B或L-1簽證的移民者進入美國後,他們會加入美國的跨國公司或在美國開展新事業,並更頻繁地創造與母國跨境人力的連結。隨著這類互動的增強,形成小世界網路(Small world network),引發對美服務貿易的增長。比起收入水平接近程度,IT網路普及度高的國家,如印度,反而具備更直接的影響力。因此,除了ICT網路之外,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識到專業勞動人才的跨境人力網路對於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而要實現繁榮的數位經濟,除了數位科技的發展外,大範圍的體制改革及人才培訓亦功不可沒,三者間存在模擬互補品(analogy complements)的概念。以創新服務為例,儘管APP叫車服務的技術發展已十分成熟,但在各國能否發展還得看法規怎麼管,相較日本,印度友善的法規環境便為Ola、Uber、Go-Jek等運輸服務帶來蓬勃發展的機會。此外,他也認為單靠傳統教育體制無法快速回應未來世界的各種挑戰,數位經濟是人機合作的時代,需要以終身教育方式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另一方面,透過國際間的協調機制重塑全球夥伴關係也很重要。數位經濟提供了全球數位平台,並透過全球性的知識及資訊傳播帶來蛙跳發展模式。這種流動性是無國界的,不僅限於商品與服務,更包括商業、資本、人力資源的跨境移動。APEC+印度或IPEC這類組織有助於協調如數位稅收、隱私保護及資訊安全等國際性事務。


接著,篠﨑彰彦也分享日本政府邁向2030年的ICT政策。首先,他先回顧1950以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人均GDP,1950年代美國和日本屬於主要經濟體,然而,到了1990年代,日本的人均GDP快速下滑,被其他掌握發展契機的國家一路超車至今。篠﨑彰彦坦言,目前日本在5G及數位科技發展屬於後段班,日本政府則以「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2016~2020)」回應此嚴峻情況。此基本計畫首次提出超智慧社會「社會5.0」(Socirty5.0)論述,不同於過去狩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及資訊社會關注的重點,「社會5.0」著重「以人為本」,透過高度虛實整合的解決方案,滿足未來人類的各種需求,同時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課題。


「社會5.0」從兩方面思考全球趨勢,包括資訊網路的快速部署以及全球人力資源的跨境流動。未來將以「ICT」原則迎向2030年。ICT意指包容不同的族群(Incusion)、連結在地社群(Connectivity)、彈性地迎接科技創新與商業轉型(Transformation)。除了積極向全球招募人才、打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系統、集中資源促進全球合作、制定適宜的頻譜政策外,也將整合人工智慧、大數據、IoT。日本政府更把2025年將在大阪舉辦的世界博覽會(OSAKA-KANSAI EXPO 2025)博覽會視為B5G的展示機會。


主題座談會由謝穎青律師主持,帶領台日雙方貴賓交流。台大張時中教授提到,未來需要透過更好的5G應用推廣策略與誘因機制,促成中小企業的蛙跳式數位轉型,為未來社會挖掘新工作機會、為個人賦能並減少社經差距。黃勝雄執行長則提到數位治理及數位領地的議題,例如政府先前規劃台灣光纜通道時,如何從應用端、政府端、政策端及規管端等角度綜合思考國際投資、資訊安全、稀有戰略資源的累積、依循地理優勢做的網路空間等相關議題。台北大學劉崇堅教授也提醒,目前已出現運用人工智能所編製成的假新聞(fake news),因此,保障網路空間資訊的可靠性等新的社會問題,在未來會愈趨重要性。此外,行動通信系統已經從通信的基礎設施發展成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未來,5G會成為整體社會的基礎設施,下一世代的5G藉由整合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有望成為「社會5.0」的骨幹支柱(backbone)。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詹婷怡副理事長表示,自己很被日本政府「社會5.0」以人為本的思維觸動。雖然ICT技術可以改善數位落差,也可能會造成數位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的隔絕和孤立,必須更謹慎對待。而自己在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擔任副理事長,親身感受到數位轉型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其中有三個關鍵議題,第一個是與「人」相關的議題,包括就業、人力資源等;第二個是「過程」,尤其數據和平台是數位經濟的核心,需要在一個合法有效的做法和過程內創造附加價值;第三是「科技工具」,除了幫助中小企業找到適合他們的科技工具,也要幫助政府部門打破各自為政的運作方式,發揮團隊合作的功效。

 

圖說:行政院郭耀煌政務委員致詞。

 

圖說:主講人篠﨑彰彦教授。

圖說:座談會主持人及與談人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