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社團法人台灣通訊學會官網!

「電信與媒體對大數據的應用」研討會新聞稿

發布時間:2022-12-27 11:21:50

 「電信與媒體對大數據的應用」研討會新聞稿

 

台灣通訊學會主辦「電信與媒體對大數據的應用」研討會,由成功大學、元智大學、世新大學、政治大學以及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共同協辦,313日於政治大學新落成的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舉行。邀請來自瑞典、韓國、中國的學者專家以及國內產官學研,探討大數據在電信產業與媒體的應用與挑戰。包括科技部林一平次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虞孝成副主委、彭心儀委員以及行政院科技會報鐘嘉德執行秘書等均出席會議。行政院長毛治國特致賀電,期望藉由研討會掌握科技發展趨勢,提供開放專業的通訊政策討論,協助電信媒體業者持續創造新優勢。台灣通訊學會理事長劉幼琍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行政團隊去年投入200萬美元於大數據相關機構,可見大數據對政府與私部門都相當重要。 

    這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國際通訊傳播學會ITS主席Dr. Erik Bohlin專題演講,由科技部林一平次長擔任主持人,林次長表示,我國政府對於大數據有兩個觀點,一個是如何透過大數據了解消費者在想甚麼,進而提供大數據服務,在台灣的科技產業一年能夠產生兩兆的產值,因此政府認為大數據是一條對的方向。另一個則是政府需要釋出大數據,讓相關政策與活動透明化。他提到最有價值的資料是「交通」,例如:高速公路的交通資料,能夠讓每個人行動裝置隨時隨地的接收。然而,政府釋出大數據資料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他提醒政府必須小心處理大數據,讓各方都能夠接受。目前政府也積極朝著開放政府資料給民眾的方向努力。 

    國際通訊傳播學會ITS主席Dr. Erik Bohlin以”Big Data and Broadband Policy”為題進行演講時表示,大數據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執行應用上仍有諸多困難,2013年歐盟會議就呼籲各國將大數據和雲端視為單一市場,此外,他十分驚訝,瑞典下議院視為違法的行車紀錄器,在台灣卻隨處可見。至於政策方面,歐盟的寬頻整體覆蓋率高達99.4%,但大於100Mbps的只有44.8%,各國次世代網路(NGA)覆蓋率落差大,覆蓋率最低的義大利與第一名的馬爾他相差將近80%。因此統一歐盟內的頻譜分配,是當前最重要的議題。 

這次同時邀請到韓國科學技術院Dr. Hangjung Zo專題演講,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虞孝成副主委主持,虞副主委表示,有線電視與行動營運商都相當重視大數據的應用,期望透過使用大數據分析創造新商機,而所有的服務提供商只要事先能夠知道「什麼人在何時何地想要做甚麼」,將能夠提供消費者智慧服務,這都是大數據分析帶給大眾的好處。 

    韓國科學技術院Dr. Hangjung Zo以”Big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elecom and Media”為題進行演講時表示,基於南韓特殊的國防安全考量,人民普遍能接受政府取得資訊。根據Gertner諮詢公司調查,2015年的科技趨勢中排名第四「無所不在的隱性資料分析」與大數據的應用息息相關,在韓國除了行車紀錄器,幾乎每條巷弄都有攝影機,再加上手機的GPS,要記錄人們所有的行為已不成問題,但也因而帶來隱私危機。大數據也象徵企業核心競爭力,調查指出,效能較好的企業傾向以資料分析決策。在韓國,由於智慧手機與行動上網的滲透率高,且電信市場相當競爭,電信業者都希望透過大數據一方面推出更有效的行銷活動吸引消費者,二方面在營運上創造更好的應用服務,三方面則建立智慧型的基礎網路。此外他表示,數據分析人才目前嚴重不足,因為不僅要有工程資訊相關學歷,還要懂得商用的數據分析。 

  研討會「兩岸電信業者對大數據的應用」座談由台灣大學電信研究所蔡志宏教授主持,大陸網路公司安迅科技饒翔董事長兼執行長、中華電信林榮賜副總經理、台灣大哥大揭朝華技術長、遠傳電信執行副總洪小玲參與座談。蔡志宏教授表示,大數據是全球趨勢,尤其在電信產業,海峽兩岸的業者都意識到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正在快速興起。因此大數據在電信產業有哪些可能的應用,以及有哪些可能的限制都是重要議題。 

  致力於大數據應用的大陸網路公司安迅科技饒翔董事長兼執行長,分享經驗引起場內熱烈迴響。饒翔董事長說,大數據分析包含醫療、通信、交友、工作等各式領域,身處大預測時代的人從出生到死亡,已經生活在時刻被分析跟商業化的氛圍,大數據未來趨勢將包含流量經營,需要培養客戶手機上網的習慣,若只讓客戶使用手機打電話,將損失價值。另外存量經營、客戶價值經營也都是未來大數據的趨勢。他更舉江蘇流量紅包案例,從兩個人開始,5小時後有3萬人開始分享傳播,人際圈子傳播的有效運用。 

    國內三大電信業者則分享大數據時代下的業務轉型,中華電信林榮賜副總經理與台灣大哥大揭朝華技術長都強調非結構性資料分析的重要性。林榮賜副總從電信業者的角度看大數據如何產生新價值,他表示從過去到現在電信業者就是處理資料的公司,以出帳為例,每個月電信業者都要根據不同的費率與週期幫客戶算出要繳交的費用。而隨著演算技術的演進,行動、社群與雲端環境的成熟,加上電信業者不只提供市話服務,更轉型提供資訊與網路服務,因而產生許多數據資料,例如電子書、影音等非結構性的資料,因此大數據的平台與分析工具對電信業者日漸重要。此外,電信業者特別擁有用戶的「行動位置資訊」是一大優勢。目前中華電信也將大數據用在其電信服務上,包含最佳化的網路品質、資訊安全、客戶體驗、資訊型服務以及申請政府專案。他更表示企業使用大數據要從數據應用、快速決策以及未來預測這三個面向來看,最重要的是以營運的角度來衡量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 

  林榮賜副總指出70%的資料由消費者產生,當中80%為影音,他認為電信業者雖然本身就是處理資料的企業,具備處理大數據的相關技術,但「思維」必須改變,資料科學人才便成為發展的關鍵要素。台哥大揭朝華技術長也表示,影音占行動數據用量的53%,目前的客訴案件已經不是網路KPI能控制,許多是由其他 ISP造成,因此目前較好的服務執行狀況指標是QOEKQI 

    遠傳電信執行副總洪小玲表示,消費者要的就是資訊,不要的就是垃圾,因此分析現在的資訊,並預測可能的需求至為重要,許多互聯網業者認為,處理數據的量與速度更勝於精準度。 

研討會之「大數據應用的政策與法規面探討」座談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劉柏立所長主持,科技會報辦公室鐘嘉德執行秘書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彭心儀委員擔任與談人。劉柏立所長認為,台灣在大數據應用相關政策面,政府與主管機關都提出積極作為,並且認真思考大數據相關問題。目前大數據商用化是最受矚目的議題,但在法規上仍會受到限制,比如大數據受限於公共目的與學術研究的用途。此外也有個資法與隱私權等議題,都值得持續探討與關注。 

  科技會報辦公室鐘嘉德執行秘書表示,政府的開放資料於大數據應用有九大主要發展領域,社會安全治安方面,鐘嘉德舉美國田納西州的犯罪預防系統為例,透過監視器、巡邏紀錄、歷史犯罪資料,並與當地大學合作分析發展犯罪分析預測軟體,最後有效減少30%的犯罪事件。而目前政府也積極朝向開放、數字化、電子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彭心儀委員強調大數據應用將與個資法產生衝突,以HTC的隱私權政策為例,由於極少數的用戶會確實閱讀取得個資的同意條款,因此容易形成「空洞授權、概括同意」的現象。此外個資法某些條款,將會使大數據的應用窒礙難行,例如有線電視機上盒自動回傳個人閱聽資料,除了定型化契約,還需要「去識別化」並成立學術研究工作室,才能做特定目的之外的利用。管制概念方面,重點應放在識別階段,建立第三方把關機制。 

  「兩岸媒體業者對大數據的應用」座談由太穎法律事務所謝穎青律師主持,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MG)有限公司廣告經營中心李逸主任、Yahoo台灣暨香港研發工程部黃薇如副總與聯合線上公司李彥甫總經理擔任與談人。謝穎青律師拋出問題「大數據時代來臨到底是好還是壞」?他舉兩個例子,第一是現代人因為使用iPAD而忘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二個是,小孩子回到家裡先詢問家中的WiFi而忘了關心家人。因此大數據來臨以後,媒體業如何處理文明的問題值得探討。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MG)有限公司廣告經營中心李逸主任,曾經以成功的整合媒體行銷,促成DAISON吸塵器於推出當天在上海銷售一空,分析結果顯示,32%的銷售量皆來自電視以外的媒體平台。SMG 2014年僅有31%來自傳統廣告收入,面臨轉型挑戰,透過以內容結合強吸附力的互動合作模式,引入互聯網技術,發布中國首款的廣告競價系統,未來將以目標用戶進行多屏互動,並豐富內容提供更優質的收視體驗。 

  Yahoo台灣暨香港研發工程部黃薇如副總表示,YAHOO最大的優勢為本身擁有許多資訊,能用以追蹤消費者足跡。他以小資女的一天為例,透過平時瀏覽的新聞種類分析,提供相關商品特價訊息,在頻道中顯示常閱覽類型的文章,並提供個人化的購物推薦,最終能透過App購物提醒購買的商品已到貨。技術演進方面,去年新研發的個人化模組比推薦模組超過6倍的銷售量,Yahoo也發展出即時偵測互動事件,並回饋最佳的個人化服務內容的技術,以HadoopStorm傳遞批次與即時訊號,能在15分鐘內處理出分群資料,並回傳到個人化引擎,提供精準的消費者服務內容。 

  聯合線上公司李彥甫總經理認為大數據不只是精準行銷,必須能洞察社會發展的趨勢,或者發掘未被傳統媒體記者所涵蓋的新聞議題。聯合報系媒體事業分為三方向的布局,除了核心的報紙與數位媒體,還包含以營利為主的多元事業,將內容、瀏覽、交易、展演進行整合,運用不同事業群體產生的巨量資料,提供更精準的分析。 

  「兩岸對於大數據的研究」座談由世新大學陳清河副校長主持,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謝新州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謝耘耕副院長、元智大學周韻采教授、政大資管系姜國輝教授、文化大學資傳系李亦君副教授參與座談。

陳清河副校長認為,大數據原本是一個科技名字,到後來應該成為生活中的商業數據或者政府的公開數據,例如大數據時代對電視台有何好處?對收視率有何改變?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此外,大數據的研究,分析很重要,但詮釋更重要,因此強調與其研究網路關鍵字,不如研究網路關聯字,將焦點放在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是一大重點。然而,大數據的問題關乎「人」,由於許多與人相關的數據資料都是由電信與網路公司所掌握,因此大數據的商業應用便牽扯到個人隱私,仍舊需要有法律規範,但他表示有些政府數據或者醫學數據某種程度需要被合理的公開,就像著作權法中就提到「合理授權」或「強制授權」,才能讓政府透過這些數據對生活有所幫助。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謝新州院長分享互聯網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他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來形容大數據時代,認為大數據的本質就是關係社會,互聯網實現了人對人的交流,並降低了信息生產的門檻,使得微內容成為社會化媒體交流的主要模式。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分為三大維度,分別為內容、人群、媒介。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謝耘耕副院長強調,新聞報導方式在大數據時代下,變革勢在必行,從以運算技術採集新聞資料、人機合作的半自動化報導、更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根據受眾需求調整節目以及廣告精準定位,他舉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為例,歐巴馬為了吸引某地區的中年女性選民,利用大數據分析,得知該族群喜愛的電視節目內容,並於播放時段投放廣告,結果有效提升個人的良好形象。組織結構變革方面,他表示要加強跨界合作,並促進與數據信息服務商、產品製造商、軟件服務商的合作,此外組建資料分析的人才隊伍也是重要的發展基礎。 

  元智大學周韻采教授指出,目前元智大學在大數據方面的研究共有八項,包含政策法規、創新服務、數位內容、教育與政府機關、社群分析、生物資訊及醫學資料、產業網路與商業智慧、交通運輸與城市電網。在法規層面,隱私權與資料進用是與大數據最相關的法規議題,由於目前各界希望讓個資法的規範能夠釋出「去識別化」的資料,但有些資料如果去識別化,將失去意義,尤其醫療上的資料,例如「伊波拉病毒」帶原者的移動資訊或香港流行疾病的資料,因此政府如何建立隱私權的交易制度,並且擬定配套機制是一大重點。此外,對於政府在特定資料的釋出,有無必要簽訂定型化契約也是重要議題。關於智慧零售,她也提到元智大學目前與SOGO百貨合作發展智慧零售,結合巨量資料分析研究,針對消費者購物的移動順序,進行樓層的產品配置。 

   政大資管系姜國輝教授探討大數據的定義,他強調非數值性的資料,尤其是文字、影像才是所謂的大數據,不能與以數值為主的Mass Data混為一談。他也分享台灣近年來在大數據上的發展範例,例如發現「上帝粒子」所需的物理運算有一成是在台灣進行,以及國家數位典藏之巨量資料架構與物聯網服務。 

  文化大學資傳系李亦君副教授則從不同角度切入,以「資料」作為主軸,說明從東方到西方各界都不斷地在討論資料的產生、紀錄、保存、轉移,同時也介紹資訊載體的演變,並回歸資訊傳播的本質,強調以人為本,在使用者想要的時候,以使用者想要的方式,提供使用者想要的資訊。